作者KevinMoleaf (陸坡)
看板movie
標題[普雷]《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如果考古有聲音
時間Wed Jul 17 09:37:09 2024
用當代娛樂看遺跡、考古與再重述的跨領域
考古是一件枯燥且沒有終點的工作,在瑪莉蓮強森所著的考古學家真實的日常紀錄《生活
在廢墟》中就有提到,考古就是日復一日在垃圾堆裡找寶物。而有意思的是在找到寶物之
後,並不會帶來財富,但卻可能顛覆我們所認知的歷史。
有老考古學家說過當發現全新的證據與事物,很有可能是歷史的洗牌。「到頭來才發現原
來十幾年前這段歷史我們都誤解了。」這也讓考古又無聊又有趣。
如果考古有種聲音,那會是怎樣的樂曲?紀錄片《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由許家維的專題
出發,以基隆和平島上的諸聖教堂遺址和音樂演出結合,透過碎片與石塊與土地,和考古
年代找到的古樂器由科技轉換,成為跨時空的虛實樂曲。將紀實電影與音樂演咒融合,創
作出一種截然不同的藝術火花。宗教與科技;過去和現代的台灣。
《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是什麼電影:
考古研究像是人類歷史的拼圖,只不過比起一般的拼圖它要更複雜許多,傳統的拼圖是平
面且可以透過形狀與邊際來推敲,但考古像是拚一幅三次元的拼圖層層疊,且沒有規範與
正確解答,只能由手握拼圖的研究人員探索。
除了要雕塑每片拼圖的樣貌外,有時候拼出漂亮的結構與樣貌並非歷史真正的結構,每個
人都有自己心中名為「正確歷史」的拼圖樣貌,而當一片片拼圖交織一起,呈現出來的也
許是答案,或是另一種螺旋迷宮。
在速食與短影音充斥生活的現代,一段國家或人事物的歷史過度被簡化,或透過再詮釋有
時候便忽略自己詮釋與想像歷史的可能,也放棄可以用什麼用的方式與過往的歷史對話。
如今許多國家對於自己的文化都想盡辦法可以為現代年輕族群留下些什麼,故流行元素、
次文化有時候結合老舊漫長且古老的歷史,兩類新舊碰撞,也許會讓我們對考古現場和土
地上的歷史有更多重的想像空間。
《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是一種對於考古與台灣歷史的藝術詮釋,導演許家維在四年的時
間內,跟隨諸聖教堂的遺址考古團隊,來看見大航海時代殖民的想像,並在視覺與空間之
外,試圖重現那個大航海時代在這島嶼上的聲音與音樂。
透過荷蘭、西班牙大航海足跡追述到柬荷大戰、馬來半島、日本武士等,透過剪輯影像,
將音樂表演融合其中,配合側拍的考古工作、古物拼湊、試圖重現百年的之聲。
導演表示,他從和平島這些考古研究人員每日的工作得到啟發,不同於歷史課本上的每個
歷史大事件,諸聖教堂的考古是一種將事件之外細微的碎片拼湊完整,並越是拚起拼圖,
就越可以看見百年世代的樣貌,串聯遙遠的時空,不管是台灣、馬來西亞、柬埔寨等,雖
然都是我們當代人無法回去的時空,但也許可以透過藝術將現代科技、音樂音訊、考古研
究,交織出一個想像過去的過程。
《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分析與延伸:
這部電影原是2021年尊彩藝術中心許家維的個人展覽,其中一個系列,是以從考古中發掘
的物件碎片頻湊的古物結合當代技術,回朔出過往台灣時代的想像,《在聖堂裡的一場演
出》是展出的作品其一部分。是以2008年,許家維拍攝完紀錄片《和平島故事》後,對當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上絲路探索,故也可以看見許多東南亞的殖民色彩,如馬來西亞、
柬浦寨等,用空拍機與3D技術來重現當時的城牆與物品。
電影最大的主題和平島的諸聖教堂,是西班牙人於在十七世紀在台建立的天主教修道院,
也是目前已知台灣最早西方宗教的傳教地點,傳教當地原住民。1626年建立後在1642年西
班牙人被荷蘭人驅離後,就荒廢使用。
在後台灣國際造船基隆廠興建停車場時挖掘時發現移植,故現在停車場一角呈現與保留考
古移植。由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與西班牙考古團隊一起了解遺跡,不只範圍比預估要大
,還找到數十具遺骸。並且挖出的古物可從西班牙殖民一路到日治清領。
《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是以和平島諸聖教堂的考古過程發掘出的西班牙人殖民台灣的證
據,透過現場發掘當時的樂器和歷史文獻,透過考古、科技、音樂藝術來組合的一場在古
蹟之上的音樂演出紀實。
三方不同的錄像結合,除了重現骨器的笛子、也有鐵器和鹿角構成的打擊樂器等,構成十
七世紀的聲音,也透過電腦動畫重現發掘出來文物,讓視覺與聽覺回到那個年代
此作品包含了三部錄像,聲音工作室的三部錄像所呈現的,是一場在考古現場的音樂演出
,作曲家許德彰將考古元素轉化成音樂素材,其中樂器部分以考古文物為原型進行設計,
例如3D列印骨器所製成的笛子,以及由鐵渣與鹿角所構成的打擊樂器,影像中漂浮的動畫
也是來自於現場發掘的文物。許家維導演本身的藝術創作,就常結合當代影像與歷史探討
,故在跨領域的嘗試上,也算是導演本人一貫對藝術的表現形式。
《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值得一看嗎:
這部記錄電影,整體的發想是有趣的,並且是較少被主流台灣關注的荷西時代的台灣,如
今多半台灣探討的歷史多在日治時代與國民黨來台的時期,因為最劇烈,也最接近我們生
活的時代前後,但想想日治時代也已是百年以前,故在百年之前的歷史,有時候考究起來
是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在早期台灣來台現代化建設,並不理解也沒辦法保留這些古物,故
有時候我都覺得找到屬於台灣歷史一頁的古蹟可能也是種了不得的運氣。
《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在某方面是較少紀錄電影探討的題材,但是同時它不能說是一部
好電影,本身問題其實很多,雖然裡面手法我覺得很新鮮,例如模擬出西班牙時代的樂器
發出的聲音,用剪輯師剪片的手法來敘述大航海時代東印度公司的路線等,這些手法都是
很有意思的。
但在主題方面整體其實很破碎,雖然大概知道享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航海殖民路線來做一
個統整,但整體的剪輯方面太過零散,匯集起來反而像是分散四周的單元劇。
我想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這部紀錄片本身就是許家維的個人展覽
的一部分,故只看單影片其實沒辦法了解全貌,故這部記錄電影也只是展覽其一探討部分
,雖然也融入如《石頭與大象》等展覽影片在裏頭,但我覺得在展出裡有些實際的物件和
藝術展示可以展現出整個考古探討的脈絡,影片需要找一些展覽資料作補充,會變得比較
完整,但也不是說不能以紀錄影片去呈現,只是我覺得整體電影沒有將不同的主題完全結
合。
整題而言《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電影,我覺得是本身已經對台灣歷史有點概念,且對考
古和藝術創作有感性的人,才會比較感興趣的電影。
整體而言這部影片還是在展覽時候放送,透過各種展品與影片的探索,才較為完整。拆解
組合成一部電影長片雖時長不長,但卻變得冗長和單調,尤其在音樂演出的段落來說,不
見得每個人都會喜歡,整體而言算是對於考古紀實的一種全新的實驗性表現,但是否有趣
可能就得看個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8WFQj-3N_I
--
個人Blog:
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
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83.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721180234.A.869.html
※ 編輯: KevinMoleaf (36.226.183.95 臺灣), 07/17/2024 09:37:44
推 Ginpunch : 挖半天重建的歷史想像還是歐風建築讚讚讚 07/17 10:52
推 Ginpunch : 還有謝謝殖民者 這麼早就實現台灣的國際化與現代化 07/17 10:56
推 Ruhb1234 : 我也覺得劇情有點破碎,不過介紹了很多展品是還挺 07/17 12:54
→ Ruhb1234 : 不錯的 07/17 12:54
推 Chricey : 葉黃素功效 07/17 12:54推 Beynerson : 推 07/17 14:29
推 justgogogo : 覺得解釋太多了 把背景說明全部都去掉會更好 07/17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