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本文以《中國大玩吞民族主義之火,我們呢?》為題,2024/9/20刊登於思想坦克 連結:https://voicettank.org/20240920-4) 手撕鬼子、肩扛土炮、丟手榴彈打下飛機的抗日神劇,往往令我們這些外國觀眾看了覺得 匪夷所思,為何能通過中國的審核和得到觀眾喜愛?這源自於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因 應新局勢的需求及社會轉變,試著重塑歷史記憶、將其服務於現實政治的努力。這本《正 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正是分析一九七六年後這段變遷,以及中國幕 後的意圖。 在國內,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國外局勢則是一九七一年尼克森訪華尋求聯中制蘇 ,兩件大事使中國產生內外的大轉向。 文革後中共以民族主義來粉墨登場 文化大革命結束前,共產主義是中國官方意識形態,主張無產階級專政、輸出世界革命, 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歷史被壓抑、淡化,只是這一切隨著文革結束而結束,中國此刻需要 新的官方意識形態凝聚人心,而中共不相信西方自由主義,於是他們重拾民族主義,將中 日戰爭的歷史用以塑造、操作與拉抬民族認同與愛國主義的正當性基礎,並清除西方帶來 的「精神汙染」,六四天安門大屠殺之後則更為積極。 當時中美聯盟抗蘇,中國在美國協助下重新融入國際社會,亟需進入國際社會的基礎,而 中日戰爭正是好理由,向世界展示「中國」是創造現今戰後世界秩序的初始成員,形塑愛 好和平的形象,隨著中國躍升為世界強國、第二大經濟體,以這段歷史形塑抗衡美國、掌 握世界秩序野心的論述基礎。 從史學界開始,博物館、書籍、影視等各種紀念亦步亦趨卻又如火如荼地展開,既有官方 主導,也有民間自發。官方詮釋定調為從「自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十五年抗 戰勝利,國民黨毫無建樹」轉為「國民黨也有點苦勞」,攬下抗日功勞外,也將國民黨從 無用的階級敵人和八年抗戰的論述,逐漸變成有點功勞的配角和十四年抗戰,藉此建造自 身的抗戰論述。 中國以受害者之名不斷對日本情勒 而曾被淡化不聞問的南京大屠殺,則是用來塑造愛國心、仇恨感與極端民族主義的極佳素 材,透過利用痛苦情感和轉型正義,將南京事件和猶太大屠殺連結,積極營造自身「受害 者」和無害、愛好和平的形象,並持續要脅、攻擊日本毫無反省,儘管日本做出努力,並 自1979年無償援助中國資金、技術,以及提供發展貸款,但中國仍決定持續利用這項歷史 資本,對日本盡情勒索。 官方詮釋放鬆也給予民間相對寬廣的解釋空間,於是出現各式的抗戰紀念和宣傳。從文學 紀錄、老兵訪談影集、憑弔歷史遺址、民間紀念博物館、熱愛民國的網路「國粉」乃至熟 悉的抗日影集,還有戰時首都重慶等地方集體記憶從壓抑下反饋,之後更深入觸及過往未 曾關心的大飢荒題材。多元的民間行動反映人們對於被淡化的歷史興致濃厚,憑弔情感真 切,更進一步諷刺時政當局,更療癒了國民黨抗戰老兵曾被打壓的內心。 民間有時雖與官方主旋律小有摩擦,但無傷大雅的矛盾無損於塑造愛國的民族主義,甚至 更有幫助。2015年中國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大會上,除了俄國總統普丁等賓客,展示中 俄聯盟和歷史淵源外,還有一群年過九旬、當年參與抗戰的國共老兵,習近平在鏡頭前親 自表揚他們,表示共產黨仍是抗日主角,但認可了國民黨的貢獻。至此,中國政府二戰論 述走向完備。 除了自欺,欺人效果有限 抗戰紀念與宣傳雖對內效果極佳,但對外推廣近乎慘敗,從娛樂性質的電影,到與美國競 爭的政治、道德論述,鮮有國家買單。美國以二戰的付出、打造並維護戰後和平的國際秩 序這點,建立起自身在亞洲的地位,中國雖想重塑歷史挑戰美國,試圖將美國趕出亞洲, 但從未成功。 中國不僅想改造各國的二戰認知,也用來挑戰國際秩序。藉由「修正」歷史,中國主張自 己是國際上沒有被補償道歉、領土仍未完整的「受害者」,對日本放棄的領土與南海聲稱 擁有主權,「和平崛起」後應得到更多補償,更強調自己是當代世界秩序的締造者之一, 應該要有更高的世界地位。中國主張這些利權源自開羅會議,而當時在台灣執政的國民黨 政府響應此一主張,中國對南海、釣魚台乃至台灣等地一直有擴張領土的妄想,本書稱此 為「開羅症候群」。 雖然東亞國家對日本感情複雜,但此時他們對於中國則更為擔憂,而作者更指出,這套聲 索賠償、領土主張、提升道德與國際地位、乃至尋求正義的論述,踢到的鐵板不可勝數, 最重要的原因是世界各國沒興趣看一個已經超級強大的國家,整天聲稱自己是國際政治受 虐兒,吵著索要遲來的正義。 不過,本書指出隨著中國實力逐漸強大,這套敘事仍然會成為大家被迫要聽的故事,但目 前仍不用擔心的是,中國無法如同蘇聯般提出和美國抗衡的政治、價值和國際體系,中國 尋求的是融入並取代美國,成為國際體系的主導者,而這件事即使美國逐漸走向孤立,顯 然短期內也不具達成的能力。 中國也以這套論述影響台灣,國民黨雖會委婉表達中華民國才是抗日領導者,但是仍然接 受中國的主張,與之共鳴抗日戰爭的集體記憶。然而隨著民進黨上台,這套歷史記憶將逐 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台灣人自己的戰爭記憶。 本書透過指出中國在共產主義信仰破滅和六四大屠殺後,轉向民族主義以尋求鞏固人心、 融入世界秩序的別有用心,提醒我們中國民間和官方試圖重構歷史,藉此尋求更高的國際 地位、擴張領土並挑戰美國,致力於改造國際秩序、在國內維穩的內心意圖。本書額外的 亮點,則是指出中國利用大屠殺與轉型正義跟國際接軌、攻擊日本這點,額外引人省思, 而國共在抗日敘事上逐漸接軌,也使國共內戰中國民黨老兵的委屈將被永遠遺忘。 台灣有自己的歷史不必隨中共起舞 本書也提出了對台灣極為重要的一點:中國人和台灣人歷史記憶的分歧。這反映出台灣不 再需要從中國汲取歷史作為行事的正當性,而是台灣人擁有自己的歷史,例如近期的二戰 歷史劇《聽海湧》,正是反映台灣人逐漸取回自身歷史與記憶的努力,並以此取代過往國 民黨統治時代灌輸的國民黨中國版二戰記憶,選擇走出自己的路。 而當台灣人跟中國人不再共享二戰記憶,形同脫離中國,也將引起中國人和認為台灣應該 繼續留在中國記憶的海外中國人反彈,面對此一情境,台灣人應該思考,是該維護自身的 主體與獨特,還是選擇融入中國人的世界,自我矮化成為海外所有中國人人人皆可指教、 位階最為低微、永遠都要反省是自己在中國世界犯錯的群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21.250.6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26898116.A.909.html
batterykugua: 然後文章放在網站名有中國用語的地方? 09/21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