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RT
※ [本文轉錄自 Railway 看板 #1cGG9FIY ] 作者: jh961202 (阿電) 看板: Railway 標題: [分享] 東京地下鐵博物館-亞洲首條地鐵的煉成史 時間: Mon May 13 01:54:18 2024 各位好,5月初本人又再度來到日本,並同樣安排參訪了幾個鐵道相關博物館 首先要和各位分享的,便是本日剛參觀完的東京地下鐵博物館 (為節省篇幅,以下稱「地鐵博物館」) 不論是捷運或者地鐵,都會區的軌道運輸相信各位都相當熟悉 但是說實在的,即使同為CoMET會員,甚至是全台首個城市軌道運輸業者的台北捷運 仍然沒有一個能稱得上是「博物館」的文教設施 (北投機廠逃生體驗營的規劃並不完整,充其量只能算是子供向設施) 而作為營運全亞洲第一條地鐵的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即現在的東京地下鐵) 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向大家展示這近一世紀以來走過的歷史、營運的點滴與背後的技術? ※如果沒有特別提及,所稱之「東京地鐵」均指東京メトロ,而非公營的都營地下鐵 ※大部分照片使用單眼相機拍攝,瀏覽時請注意流量消耗 ==================================================================== ◎關於地下鐵博物館 地下鐵博物館於1986年7月開業,位置就在東西線葛西站高架橋下 利用橋下的空間做出了一個長形的展廳,並且在葛西站增設出口通往地下鐵博物館門口 只要搭乘東西線到葛西站,依照指示從指定出口即可馬上到達 https://i.imgur.com/ZovjTYF.jpg 葛西站出口通道望向博物館
https://i.imgur.com/h4sMwit.jpg 博物館大門口
參觀的票價非常實惠,大人僅收¥220,小孩更只需要¥100(可使用現金或交通系IC) 購票後會從售票機內掉出跟地鐵單程票相似的票券(但並非背磁票) https://i.imgur.com/i158Iph.jpg
https://i.imgur.com/4idw78D.jpg
投入展場入口處的地鐵閘門,即可如同搭乘地鐵般的體驗輕鬆入場 https://i.imgur.com/15NP9Lk.jpg
https://i.imgur.com/canmG6M.jpg
◎館藏展示內容 既然名為「地下鐵博物館」,本館主要僅展示地下鐵所有相關內容 也比較不會像是大宮或京都鐵博那樣,在展覽內容的安排上更加偏向鐵道相關通識 以下依照館方的區域安排,逐個介紹每個區域的看點 1.入口 除了剛剛提到的、與地鐵同款的驗票閘門,此處也放了一整面櫥窗的列車模型 https://i.imgur.com/Rty8La8.jpg
以及一個目前地鐵的路網圖,下方的說明版並附有按鈕,按下後會以語音說明路線簡介 https://i.imgur.com/yMvVd9z.jpg
有趣的是,牆面上還因為虎之門Hills開通的緣故加上了補丁,看來是頗有歷史了 https://i.imgur.com/2LopGIs.jpg
除此之外,館方還設置了一面訪客國籍調查牆 https://i.imgur.com/XHp2j2Q.jpg
上面當然也有台灣並搭配台灣國旗,不僅必須比個大大的讚,也讓本人立刻放上磁鐵 https://i.imgur.com/1SZgmz3.jpg
(警告:欲以國籍認同、國家名稱認同等議題引戰者,將一律移送板主處置,敬請自重) 2.地鐵的歷史 除了以上內容,入館後會立刻看到的便是「地鐵的歷史」區 此處也是本館內主要的大型展品所在地 https://i.imgur.com/AZIRiS4.jpg
本處主要展示歷史上東京地鐵曾使用的各式老物 包含了早期的售票機、售票機紙捲 https://i.imgur.com/c4T9msK.jpg
https://i.imgur.com/3hAoapS.jpg
https://i.imgur.com/5dOmUiu.jpg
早年的旋轉式驗票閘門(可以投幣實際體驗,硬幣會退回) https://i.imgur.com/IDVPS2M.jpg
於年代表中搭配展示的各式各樣文物 https://i.imgur.com/ng5tZyf.jpg
https://i.imgur.com/Yq6YBzz.jpg
https://i.imgur.com/teQz8ge.jpg
https://i.imgur.com/amWOAAd.jpg
甚至細微到連人孔蓋也可以是展示內容,真的不得不敬佩館方的收藏細心程度 https://i.imgur.com/LZP9o1u.jpg
但最重要的還得是老車,本處展示仿造紐約地鐵車輛的丸之內線301號車 https://i.imgur.com/VlmnoFW.jpg
https://i.imgur.com/IOFTmVF.jpg
https://i.imgur.com/MUnYHte.jpg
連同車下設備也一一標示清楚或大方地開蓋展示 https://i.imgur.com/aJQiNSf.jpg
https://i.imgur.com/KbfdSLm.jpg
https://i.imgur.com/GY0fuFy.jpg
https://i.imgur.com/5b2JMsw.jpg
當然也能上車體驗一下古早的感覺 甚至部分窗戶還改成投影布幕,播放當年通勤實況 https://i.imgur.com/z7s6QBV.jpg
https://i.imgur.com/05ASYw2.jpg
除此之外,還有已經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的、曾用於銀座線的1001號車-- 沒錯,這可不是甚麼複製品,是貨真價實的本體! https://i.imgur.com/BmTrXkg.jpg
https://i.imgur.com/PmX0FzN.jpg
但畢竟是重要文化財,一般並沒有開放上車參觀 只在裡面擺了幾尊人像試圖還原當年的情景 但由於燈光太暗拍起來恐怕會變成鬼片,因此此處並無照片能提供 不過館方還是藉由此列車,在外部展示了集電靴與最早期的列車保安裝置 https://i.imgur.com/flEnb2N.jpg
https://i.imgur.com/D21IUn7.jpg
https://i.imgur.com/yjpnvAt.jpg
圍繞著車輛展示區的,則有老照片和老式的車站廣告 https://i.imgur.com/D4xSTjR.jpg
https://i.imgur.com/ddpQrb3.jpg
以及不斷延伸的歷史牆面,最終則會抵達一個「歷史上的這個月」的區域 這個版面感覺應該是會定時的做更換 https://i.imgur.com/EhLUgaZ.jpg
https://i.imgur.com/bmzCPB8.jpg
https://i.imgur.com/jmQ3tpL.jpg
https://i.imgur.com/8dnJFzF.jpg
https://i.imgur.com/0acE6Xm.jpg 歷史上的這個月
而在此展區的一角則有一個胸像,這位便是早川德次 這位便是東京地下鐵道株式會社的創辦者,還參與過淺草=上野路段的開工儀式 稱之為日本地下鐵之父可說完全不為過 (註:夏普SHARP的創辦人也叫做早川德次,但是是不同人) https://i.imgur.com/LKVuUSs.jpg
https://i.imgur.com/BUpTDTF.jpg 部分文物的複製品
隨著時代演進,營運地鐵的方式也不斷地在改變 沿著歷史牆往前走,會繼續看到歷史上曾使用過的各種營運相關用品 https://i.imgur.com/imxaM23.jpg
包含早年使用的軔機手柄、公事包 https://i.imgur.com/8qVYAqy.jpg
早年需要手動製票的票務設備 https://i.imgur.com/IyAvF7A.jpg
https://i.imgur.com/9a5CsPx.jpg
車掌值勤時所需要的各項物品 https://i.imgur.com/pEKclmT.jpg
https://i.imgur.com/W8BtKqT.jpg
檢車段使用的點檢工具 https://i.imgur.com/kuB1jwj.jpg
https://i.imgur.com/WkPP8pU.jpg
還沒有AFC系統時的剪票鋏,注意會依照車站不同而有不同形狀 https://i.imgur.com/j4BQcWs.jpg
https://i.imgur.com/7kUKyP5.jpg
當然,土建設備的測繪不可能會像現代一樣用雷射就搞定 https://i.imgur.com/lNiecJA.jpg
https://i.imgur.com/gcfmZSr.jpg
而對乘客而言,最能感受到歷史的流動的方式,或許就是各式各樣的開通紀念車票吧! https://i.imgur.com/kGLXQd3.jpg
3.地鐵是怎麼煉成的? 一直以來,板上有不少板友經常分享台灣各地軌道運輸業者的建設資訊 而眾多板友其中也有為數不少的從業人員,或甚至是營建業相關從業人員 但這裡畢竟是博物館,要怎麼樣呈現相對艱難的各種專業土建知識呢? 對此,館方的答案很簡單:採用了大量甚至全尺寸的模型,直接讓參觀者有強烈的感受 在此區域的入口便能見到直接大圖輸出的隧道內實景,以及為數不少的立體模型 https://i.imgur.com/7bdLOmm.jpg
現在就來看看到底有展出哪些經典的案例 首先,畢竟稱為「地下鐵」,大部分的軌道設施都是在地底下穿行 故在此除了大致簡介路線該怎麼建造 也先給觀展者一點「到底有多深」的概念 https://i.imgur.com/sr7Tntk.jpg
https://i.imgur.com/buGmXWE.jpg 最深與最淺的設施們
https://i.imgur.com/mhsMPNr.jpg 工程時實際挖出來的東西
https://i.imgur.com/z3L6uqk.jpg 建造的過程,當然大家應該都懂通常「不只」這些
而此處選展的模型,有穿行過東海道與山手線底下的丸之內線路段模型 https://i.imgur.com/CSRLvo0.jpg
https://i.imgur.com/VyjE5Pu.jpg
以及鐵道攝影經典名景:御茶之水站的整體立體模型 https://i.imgur.com/zwAUBJv.jpg
https://i.imgur.com/g6UKBnL.jpg
https://i.imgur.com/j8uWrSQ.jpg
另外還有副都心線建設時,工務單位特別製作的新宿三町目站立體壓克力透視模型 模擬地底下各設施與其他軌道業者之間的關聯性與轉乘通道規劃 https://i.imgur.com/4U2uODR.jpg
https://i.imgur.com/k8g5TFW.jpg
https://i.imgur.com/fWgChmv.jpg
https://i.imgur.com/QGDMsAy.jpg
以及副都心線池袋=澀谷間的地面地底相對高程剖面模型 https://i.imgur.com/BUZNVmB.jpg
https://i.imgur.com/clA719o.jpg
https://i.imgur.com/yF70NIC.jpg
還有丸之內線四谷站的模型,由於JR車站的位置相對較低,故此處丸之內線是高架設計 https://i.imgur.com/PAilh0L.jpg
看了這麼多的車站與路線模型,所以這些路線到底是怎麼煉成的? 答案其實也相當簡單,除了早期採用明挖覆蓋 東京地鐵近年也都經常使用TBM新建路線,並搭配展示部分TBM實物零件 這樣的做法跟台灣新建捷運或隧道等其實相當類似 https://i.imgur.com/35PWO1r.jpg 各種不同的TBM
https://i.imgur.com/zWnNx6p.jpg TBM鑽掘還有各式細項工法,各路線採用的不盡相同
https://i.imgur.com/t6pvDQx.jpg 實際使用的隧道壁支撐器...
https://i.imgur.com/C5q4m0H.jpg ...全尺寸入鏡,是真的很大支
https://i.imgur.com/XaSsLul.jpg 鑽頭的一部份
https://i.imgur.com/DEGtdHc.jpg 使用TBM時的工區示意圖
https://i.imgur.com/2nIBtkn.jpg
https://i.imgur.com/jwilMyj.jpg
https://i.imgur.com/PYcGmfM.jpg TBM亦可用於車站建造
https://i.imgur.com/2WbSaRL.jpg 副都心線各路段使用的潛盾工法
https://i.imgur.com/DMuTASs.jpg 展示TBM的掘進面
當然,明挖覆蓋這個最傳統又直截了當的工法仍然存在 故也開闢了一片展示櫃空間來說明 https://i.imgur.com/aNqJkib.jpg 工區模型,這種工法相信大家都相當熟悉
https://i.imgur.com/jVnWXbh.jpg 工程時使用的水泥路面蓋板
https://i.imgur.com/EU0CVt3.jpg 開挖時的支撐結構
4.守護地鐵的安全 本區塊主要講述安全營運地下鐵的各項要件與細節 https://i.imgur.com/ydIRc2y.jpg
此處首先展示行控中心(日文:総合指令所;北捷英文簡稱為OCC)的組成與架構 https://i.imgur.com/aj7YmuV.jpg
https://i.imgur.com/kZFljHM.jpg
不論是電力、環控、號誌,乃至於跟其他外單位的聯絡管道 毫無疑問的,行控中心在營運中扮演著極度重要的角色 https://i.imgur.com/Y60ZFX1.jpg
現場亦有展示東西線的即時列車位置 而為了加強資料的可信度(此資料是營運中系統真實資料),還額外放了CCTV鏡頭畫面 (北捷內部也有此系統,是直接從號誌系統撈下來的) https://i.imgur.com/vYzMmFJ.jpg
而針對營運中可能遇到的各式各樣災害,東京地鐵也準備了多個對策 這部分跟台灣來說並無太大差異 https://i.imgur.com/DBDzeM4.jpg
https://i.imgur.com/EjcVRFe.jpg
在營運設施方面,也實際展示了隧道內的各項設備組成 https://i.imgur.com/mew0jDS.jpg
https://i.imgur.com/qJ9axDF.jpg
https://i.imgur.com/erDhNrk.jpg
一旁亦有設置工程人員檢整各項設施設備的說明與實際展示利用的工具 https://i.imgur.com/Dtvzx0e.jpg
https://i.imgur.com/6FvCbtc.jpg 以前的澀谷檢車區(類似台鐵的機務段)模型
https://i.imgur.com/i2ajZqL.jpg
https://i.imgur.com/tS0uS84.jpg
https://i.imgur.com/GgsSVzp.jpg
https://i.imgur.com/IV8hdzn.jpg 電力設備檢修維護作業
https://i.imgur.com/ARyA0gm.jpg 車輛維修時使用的工具包一例
https://i.imgur.com/qPNyFFd.jpg 軌道線路維護
https://i.imgur.com/HKjdpQQ.jpg 高壓電力維修時相關裝備
https://i.imgur.com/6RAkzlc.jpg 車輛維護
https://i.imgur.com/THwjTNF.jpg 下軌道裝備
5.地下鐵的旅客服務 接下來便是大家每次談到台日鐵道差異時一定會拿出來鞭的話題:旅客服務 畢竟即使不是鐵道迷,如何讓旅客使用旅運設施感到舒適? 相信這是連一般人都會相當有感的一項議題 在這裡,東京地鐵以「安全」「正確」「確實」三大要求作為使命 讓乘客能順利的抵達目的地 要達成這些使命,除了做好災害對策之外,也由於地下鐵本身的營業空間特殊性 要如何讓更多乘客能更簡單的使用地鐵服務,就成了相當值得探討的課題 https://i.imgur.com/QzW6BIN.jpg
首先,由於東京有2家地鐵業者,在早年各自為政的情況下對旅客並不友善 故自千禧年起攜手合作,統一了地下鐵的標示、使用同一套編號、配色識別與指引系統 實施跨業者轉乘優惠、共同推出優惠票等,一系列的措施不僅利己也利他 https://i.imgur.com/QPD2ijQ.jpg
在旅客資訊提供方面,則加強了在閘門提供即時運轉或災害資訊 (例如發生大型災害時,可以直接聯播NHK頻道) 以及車內各項旅客資訊,包含即時新聞、一般的營運資訊等,並加強多國語言對應能力 https://i.imgur.com/SRFsk0f.jpg
https://i.imgur.com/GdGfRx0.jpg
https://i.imgur.com/gvNVwcN.jpg
在無障礙設施方面,包含無障礙通道、廣設導盲磚等,現場亦展示了導盲磚實物 https://i.imgur.com/xKh4bRc.jpg
https://i.imgur.com/pybUiPz.jpg
https://i.imgur.com/ItvMzdV.jpg
而在使空間更加舒適方面,則以半藏門線新車18000系作為範例介紹 https://i.imgur.com/ICaFsHX.jpg
https://i.imgur.com/28kgoV5.jpg
此外,廁所重置當然也相當重要 https://i.imgur.com/eJL57du.jpg
說到重置,你知道現在的標誌引導系統 最初就是從最大的交會站-大手町站開始適用的嗎? https://i.imgur.com/lJMTIHC.jpg
此外,南北線也有逐步重置旅運設施,包含多功能廁所、電梯與全高式月台門 https://i.imgur.com/wSdIVZb.jpg
6.地下鐵車輛原理展示 此處針對了地下鐵的運轉原理,以多項實物展品進行展示 https://i.imgur.com/pYjtU1x.jpg
https://i.imgur.com/RZJ3WBy.jpg
在這邊館方弄來了一輛100形(現已被認定為近代化產業遺產) https://i.imgur.com/gtbKVLX.jpg
本車內可以看到車門開關裝置的實體展示 https://i.imgur.com/n1Zx8BW.jpg
而從車頭看出去,則會發現有一組轉向架在面前 https://i.imgur.com/ApQIAJ5.jpg
這組轉向架其實應該是可動展品,只要搖動駕駛室的操控桿就能讓它運轉 但參觀當日不知為何,駕駛室被關起來禁止進入,只好在此貼上前人拍攝的影片 https://youtu.be/W1_HHuXBfSM
如果能夠運轉,將可以聽得到早期電車常聽到的、相當經典的吊掛式驅動音 其他的可動展品還包含按鈕可以自動升降的集電弓 https://i.imgur.com/oNvtnrV.jpg
https://i.imgur.com/toFrfi1.mp4 (影片) 靜態展品則包含了100形與300形的電動機 https://i.imgur.com/dvbgeTx.jpg
以及各式牆面上的展示解說,包含車輛控制技術演進、加減速原理、電力供應流路等 https://i.imgur.com/VNT6QJx.jpg
https://i.imgur.com/dC6TDY9.jpg
https://i.imgur.com/fo6InJ0.jpg
有趣的是,這邊還放了一個追加看板,指示退役後的列車去向 除了日本本身的鐵道業者以外,比較為人知的大概就是印尼的國鐵KAI了吧! (KAI使用日本二手車的來源除了東京地鐵,也有收捷爾東的舊車) https://i.imgur.com/Kb7xNPm.jpg
除了100形之外,這裡還搬進來一組銀座線01系的車頭,並可進入參觀 https://i.imgur.com/eJxbLfk.jpg
https://i.imgur.com/N2R6DkL.jpg
https://i.imgur.com/7favHn0.jpg
https://i.imgur.com/JVMulQW.jpg
雖然東西都能隨便動,但基本上放在這+客群大多都是兒童 用膝蓋想也知道大概展品的狀況會是如何了 7.世界的地下鐵 此處以世界地圖展示有設置地鐵的國家 https://i.imgur.com/WFPGNGo.jpg
但由於時局變化快速,這個圖面其實可以看得出來並沒有經常更新 就以台灣而言,自桃園捷運之後的資料都沒有更新在圖面上 https://i.imgur.com/s8S0WJj.jpg
此外,下方的互動展示螢幕中也有部分闕漏甚至錯誤之處 首先,雖然是更新了台中和桃園進去,但並無提供圖片做進一步說明 https://i.imgur.com/soRXQa3.jpg
https://i.imgur.com/LamcPcV.jpg
更糟的是,在僅有的四張說明圖片中,更是錯把高捷月台內部景象當成北捷的了 https://i.imgur.com/u41qetl.jpg
https://i.imgur.com/nRUAasP.jpg
作為業內人士,本人一度想將有關資料透過各種管道提供給館方 但很可惜的,地下鐵博物館官方的「お問い合わせフォーム」明顯是面向日本人提供 (強制要填入日本地址、電話等) 目前還在想要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方式 8.遊樂區 來到鐵道相關博物館,最能吸引不分老幼觀展者的大概就是大規模的模型與模擬器了! https://i.imgur.com/0I9igRa.jpg
此處設有大型軌道模型,於固定時段會自動運轉 https://i.imgur.com/fZ9Wcou.jpg
https://i.imgur.com/xYtqf11.jpg
而重頭戲自然是這玩意:總共4種不同車型的模擬器! https://i.imgur.com/5oQ7Zz4.jpg
最棒的是遊玩通通不需再額外付費--這在JR體系的鐵道博物館們全部都是額外付費項目 尤其本人到訪時剛好是人少的平日,因此更是連玩了2台 但過最厲害的當然還是要屬千代田線的模擬器 不僅有完整駕駛室,甚至連車體過彎過道岔的震動都完整模擬,玩起來相當的舒服 ◎其他設施 地鐵博物館由於屬於比較小型的場館,故並無設置餐飲商店 僅有一個簡單的休息區(位於模擬器/鐵道模型區旁),並附有飲料販賣機等 (館內除此地外禁止飲食;此外,此地亦不可吃東西(飲料可以)) 博物館必備的紀念品環節倒是沒有少,於博物館中心點附近設有一個迷你櫃位 專門販售地下鐵的各種周邊商品,但大多數都是子供向的物品 (例如衣服均為小朋友尺寸,完全沒有大人尺寸) 因此本人購買的不多,也就簡單買了中型布購物袋和地下鐵9條線路的代碼磁鐵而已 ========================================================================== 地下鐵博物館是本人此前就留意到,並安排要在之後有前往東京時撥冗參訪 雖然設施稍嫌老舊,展品亦沒有非常多 (仔細看會發現,部分展示文案甚至是用紙張簡單列印後再用膠帶貼上去的) 但220圓的價格能看到如此豐富的內容,個人還是覺得非常超值 如果有前來東京的話不妨來走走看看,了解一下東京地鐵是如何「自我介紹」的 以上內容和各位分享,但更加精采的還在後頭! 本次前往日本,參觀的鐵道相關博物館當然不只這個 相關照片目前仍在整理中,有待回國後發布在本板,敬請期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0.86.103.210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715536463.A.4A2.html ※ 編輯: jh961202 (160.86.103.210 日本), 05/13/2024 01:55:54
jjba310: 連中華民國都有標也太讚了吧 05/13 09:50
jjba310: 體驗很不錯 05/13 09:50
choper: 推心得分享 05/13 10:54
lions402: 這個讚! 05/13 11:32
aas813913: 推 05/13 13:01
Kroner: 魚油推薦 05/13 13:01
Zero0910: 推 05/13 15:17
herzaghi: 強! 推分享 05/13 17:51
MiaoXin: 推 05/13 21:16
mapabeyb: 推!已列入下次去東京的口袋名單 05/13 21:27
Chricey: 瑪卡功效 05/13 21:27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jh961202 (122.100.74.79 臺灣), 05/13/2024 22:41:23
shih: 這間真的值得去,但我記得沒有中文、所以如果不會日文的話 05/14 01:57
shih: 會有點可惜。 05/14 01:57
jevix: 推個 05/14 02:49